民生村[山東省煙臺市海陽留格莊鎮下轄村]

民生村,明永樂三年(1405年),另一說為明弘治年間(1488-1505年),高文明從浙江省會稽縣遷此,建村於蕙蘭叢生之處,遂命名蕙村。明萬曆二十六年(1598年),進士高出“取美好吉兆”之意,改稱徽村。1947年,徽村分為民生、建平、常勝三個行政村,本村為民生村。 民生村位於海陽市東南部,地處東經121°18′,北緯36°47′。東與埠落村相鄰,西與建平村一河之隔,南與彩春泊村相望,青石公路在村南東西走向橫穿而過,北與周家村接壤。距鎮政府駐地約4公里,距市政府駐地10公里。隸屬留格莊鎮。 全村轄區面積約5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積121.3公頃,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、玉米、花生、芋頭及蔬菜、蘋果等。 2002年,全村有365戶,912人。有高、王、張、李、薛、宮、盛、冷、趙、馬、於、楊、劉、姜等14姓,均為漢族,其中人口較多的為高姓。

社會進步

文教科技清代,本村高啟元主辦東壁義塾。清末、民初時,又有高冠英創立的冠英書房和劉松崖辦的鏡山書房。1942年解放後,合辦徽村完全國小兼中心國小。1969年,成立了民生國小。同年,成立徽村聯辦中學,校址設在常勝村。1992年,聯辦中學取消,改為徽村學區國小。教學設施逐步配套,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。自建國至2002年,全村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45人。 人民生活解放前,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,村民過著食不飽腹、衣不遮體的生活。新中國成立以後,村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。1975年,全村收入16.5萬元。2000年,全村收入1507萬元,人均存款1400元。2002年,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109輛,機車109輛,電話92部,彩電242台,電冰櫃62台,洗衣機2台。 村莊建設建國前,村內街道不整,破爛不堪,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,人均住房面積不足5平方米。1983年以來,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,2/3的老房、舊房進行了翻新裝修。新房區街道整潔,室內寬敞明亮。1999年秋,村里又投資2萬餘元,整修了村裡的主要道路。2002年,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。 集體福利1975年,村里自籌資金2萬元自行發電,解決了村民的照明和日常生活用電。1979年,投資3萬元,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。1995年,投資8萬元,安裝上閉路電視。

組織建設

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3年春,王斌在本村加入中國共產黨,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。同年,成立黨支部,王斌任黨支部書記。在黨支部的領導下,村里成立了9個互助組,並先後開展了反奸、反特、反惡霸鬥爭,組織支前隊150人,奔赴前線抬擔架,搶救傷員。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,全村有黨員12名。2002年,全村有黨小組3個,黨員47名。高振玉、盛仁江、盛太、高全竹、薛京福先後擔任本村黨支部書記。1988年起,薛京福擔任黨支部書記。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9月,設村公所。1943年改稱為村政府,趙秀生任村長。1958年9月,改為大隊管理委員會。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。1980年12月,復稱大隊管委會。1984年,始稱村民委員會,下設調解、民兵、治安、婦女等組織。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趙秀生、宮廷喜、趙振生、盛學海、顧振合、張京林、王璞、高京祥、薛京福、王清、盛太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